新聞動態
 
公司要聞
行業動態
媒體報道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公司要聞  
 
蜂蜜稀少甚于熊貓 現行國標難鑒蜂蜜真假
日期:2015年8月1日 瀏覽[4160]

 

2015-07-28 10:36:55        來源:21cn生活

  蜂蜜行業一直以來是造假“重災區”,頻頻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就連北京百花、冠生園、中糧等幾個行業內最大、最知名的老字號品牌都曾被曝出在蜂蜜中摻加糖漿,難怪很多人說熊貓珍貴,不如真蜂蜜珍貴。

  2015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蜂產品協會副會長宋心仿等人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建議從重打擊蜂蜜制假售假行為。由于我國具有強制功能的國家衛生安全蜂蜜標準至今尚未修訂完成,而現行國標難鑒蜂蜜真假,致使基層打假缺乏強有力的執行依據,宋心仿認為,這是蜂蜜市場混亂、假冒偽劣成災的主要原因,需盡快制定出臺具有打假功能和辨別真偽方面的國家強制性標準,確保打假及監管過程中有方法可用、有法律可依。

  蜂農揭蜂蜜黑幕  摻假造假已成行業潛規則

  張阿姨是黑龍江有名的蜂農,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養蜂,曾是當地供銷社的“品蜜師”,一嘗一看就能確定原蜜的品質和種類。改革開放后,張阿姨成了當地私人蜜廠的員工?山┠,蜜廠老板為降低成本,強制收取未成熟的水蜜,再與糖漿混合,制造出貼有“純正蜂蜜”商標的成品,讓張阿姨十分痛心。張阿姨說,“現在的蜂蜜一大半是人釀的,做不做假全憑良心,即使是國內知名的大品牌,也很難再找到像當年那樣的真正的好蜜了!

  據記者調查,蜂蜜造假早已成為業內人盡皆知的“秘密”,每年相關部門抽查后都會曝光問題產品,但蜂蜜產品生產質量缺乏統一、強制的標準,質檢、衛生、工商等監管部門疏于日常監督管理,同時不法廠家為了追求利潤、降低成本而制假造假,讓大量偽劣蜂蜜流進市場,上了消費者的餐桌。若要杜絕假蜜,規范蜂蜜行業,強化市場監管成為了重中之重。

  國家標準亟待調整  不可繼續“保護”假劣

  近些年檢測技術不斷進步,但蜂蜜產品的摻假情況卻一直未得到扭轉,其主要原因源自現有國家標準的不完善以及監管缺失。

  經了解,我國現行的蜂蜜新國標——《食品安全標準 蜂蜜》(GB 14963-2011)標準中提到:“蜂蜜只能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與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要達到60%,蔗糖含量不得超過10%!北M管蔗糖的含量不多,但這一規定卻無疑承認了加糖的合法性,為行業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

  新國標發布之后曾一度引發行業內的爭議。2011年的蜂蜜國標實施前,尤其在真實性要求方面,原有標準GB18796-2005在第4.5章節《真實性要求》中,作了以下三條強制要求: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類、糖類、代糖類物質;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劑、澄清劑、增稠劑等異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礦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業生產物質,不應以“蜂蜜”或“蜜”作為產品名稱或名稱主詞。

  而2011年出臺實施的國標GB14963-2011則主要是偏向衛生方面的標準,而不是主要側重質量方面的標準。業內人士表示,現行標準與GB18796-2005標準重復的僅是感官要求、蔗糖含量、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理化要求、衛生要求,并沒有對GB18796-2005標準的其他要求作出規定!癎B14963-2011更側重于食品安全衛生,更多關注微生物指標、農藥殘留等,而不是產品真假等質量問題!睒I內人士表示,雖然規定了蜂蜜的定義及蜜源,對理化指標及微生物等方面也有詳細要求,但新國標主要是從安全角度出發,對假蜂蜜仍難以檢出。

  假蜂蜜長期泛濫不絕,暴露了蜂蜜行業失范與市場監管的缺位無力,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合法利益,只有盡快依法出臺強制性的產品質量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同時加大職能部門在生產、銷售環節中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蜂蜜造假,“久病纏身”的蜂蜜行業才可能恢復健康。我們喝蜂蜜不僅要求喝不出病,還要喝到真正有營養價值的真蜂蜜,安全性和真實性都必需的。

 
分享到:1

 

  打印 | 收藏 | 關閉
COPYRIGHT (C)2013-2014 蚌埠市金旺食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蚌埠市淮上區蚌埠工業園 電話: 電話:0552-2823341 2826979 傳真:0552-2826487 站長統計:
網站備案:皖ICP備19001242號-1
原创国产AV剧情丝袜秘书app|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国内少妇自拍视频区在线2021|MM131美女爽爽爽作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