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說起漢堡和洋快餐,言必稱肯德基和麥當勞(專題閱讀),這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兇猛互咬二十幾年。沒什么人提及姍姍來遲的漢堡王,不知情的還以為這是個國產山寨貨,這和它們在老家的情況很不一樣,今天來拆拆它們的東洋鏡。
先從最早進入中國的肯德基說起。它1987年在北京前門開了中國第一家店,那火車包廂般的皮座,二層樓木質地板,泛著陌生而好聞的黃油香氣的面包和裹著金黃面包碎酥皮的炸雞、口感細膩的澆汁土豆泥,空中回蕩著美國鄉村音樂,門口矗立著白胖而威嚴的肯德基上校,這一切都成了中國人心目中“美國文化”的象征。人們進行重要約會的高大上地點首選是肯德基。
1990年麥當勞在深圳試水,1992年夏天便開進了北京王府井。剛被肯德基熱身的國人對麥當勞做出輕車熟路的歡迎,那些組合繁多的漢堡比相對單一的炸雞更能引發好奇。在王府井十字路口衣著艷麗的麥當勞叔叔也比肯德基更陽光活潑。但是肯德基仍然是國人心目中的老牌洋快餐。
2005年漢堡王進入中國。沒有人知道其實漢堡王才是漢堡界第一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漢堡王比麥當勞還早誕生兩年,只是因為錢緊,正式在邁阿密開店比麥當勞晚了兩年,但這兩年的差距永遠追不回來了。盡管漢堡王的牛肉餅不像麥當勞那樣油炸而是烤熟,更衛生健康,漢堡味道也更個性多樣,但至今漢堡王仍然只能坐第二把交椅。
肯德基做雞最正點,漢堡薯條是副線。確切說,肯德基賣的并不是漢堡而是三明治。這二者雖然都是夾心面包,但漢堡用的是圓面包,夾的是碎牛肉制成的肉餅。三明治則是正方或長方形切片面包,夾的是切片肉。后來漢堡和三明治夾的餡都豐富了,豬肉、雞肉、魚、蔬菜甚至豆腐無所不夾。但肯德基和麥當勞主打產品并不具備可比性。
來美國的中國人都帶著對肯德基的輝煌記憶。等在肯德基的故鄉看到它坐落在荒郊野外,半間破廟大小的店里逡巡著三兩膚色黝黑的員工,往往頓感恍然若失。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必勝客、星期五、澳派牛排身上,當然還有星巴克、哈根達斯冰激凌。都是本土的平民店在海外搖身一變成為了高某格的代表。
麥當勞一直在毀譽參半中成長。討厭它的理由千千萬,有嫌它“面包太軟,適合沒牙的老人吃”的,有說它的牛肉餅是用下腳料絞碎的。但它一直穩坐漢堡業老大的位置并大大領先于老二漢堡王。它贏的是價廉和快速,而且注重員工培訓,在伊利諾總部有一所“漢堡大學”,迄今為麥當勞全世界培養了八萬高級員工。它也格外努力招徠兒童顧客,所以每個麥當勞店里都有一個兒童樂園。
漢堡王通過分析麥當勞的策略,發現它的強項正隱藏著弱點?焖偌匆馕吨叨葯C械化、缺乏人性;兒童樂園浪費了店面。所以漢堡王的口號是Have It Your Way“做你自己的漢堡”,去年把口號更新為Be Your Way,更突出個性。另外他們不巴結兒童,宣稱自己是成年人的快餐店,這倒迎合了孩子們都不愿意人拿自己當小孩子的心理。連贈送的玩具也不一樣,是星球大戰、辛普森家庭等這些更被大人喜歡的玩具。價格上搞區別性經營,漢堡王幾乎是麥當勞的兩倍。
但是漢堡王在美國本土和國際市場上屢屢吃虧的是比麥當勞的反應慢一拍。在老家慢了兩年,在中國慢了十年。從前慢,是詩;現在慢,是失敗。
在美國本土,漢堡品牌遠不止這兩三家,從東岸到西岸,每個地區每個州都有自己最火的漢堡店。全美排名數一數二的“In and Outs”(進進出出)勝在味道和牛肉餅的新鮮度,“5 Guys”(五個好漢)不僅味道好而且分量足。還有一家“White Castle”(白城堡)從門店造型到迷你漢堡都很奇特,它只有半個巴掌大小,肉餅撒上細碎烤熟的洋蔥,個人認為很有國內小肉包子的風采,完勝大漢堡系列。
但這些漢堡店畢竟都算快餐,美國人花十幾二十分鐘解決戰斗,或Drive through, 即駕車在一個窗口點餐,從下一個窗口取餐,圖的就是便宜省時,絕少見到盤桓快餐店久久舍不得離去的人。正式餐廳的菜單也會有漢堡可選,那是用精選上好牛肉做出來的,味道和價格都高于快餐漢堡。